校缘同珍,光荣共享,卓越互动。

请长按文末二维码添加关注。

编者按:黄文波,深圳中学1979届高中校友,1979年深圳高考状元,广东省高考数学状元,当时年仅14岁。本科就读于军事类工程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军事类舰艇学院深造。现居住于澳大利亚,太平绅士,金融学者及从业者。深圳和澳大利亚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架桥人。

近日, 黄文波校友重回母校,在校友会秘书长魏尚平老师和副秘书长罗志文老师的陪同下参观校园。性格上略有内向的校友,完全打开了话匣子。参观途中遇到罗吉祥副校长,又就中学教育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做了一番交流。故地重游,无限感慨。他满心喜悦地打量祖国、家乡与母校不断的惊人巨变,无限深情地回望人生的履历,尤其是痕迹深刻的少年时光。

 

0内向的学霸

黄文波祖藉深圳水库新村(建深圳水库被拆迁的原黎围村)。在他出生前,黄父就已经做过宝安县四所小学的校长,他上小学时,黄父已经是宝安县附城公社教育办公室主任了。我们都知道,1979年以前,“小渔村”深圳是一个县——宝安县,深圳镇则是宝安县的县城,深圳镇就是现在的老东门旧街至罗湖火车站,附城公社则是深圳镇的周边区域,当年的深圳镇和附城公社构成了今天的罗湖、福田二区。

那时候深圳交通不便,黄父平时在附城公社教办所在地蔡屋围办公和生活。黄文波跟在水库小学任教的母亲一起生活。那时候的水库小学,被小山丘和稻田环绕,很是荒僻。一到放学,整个学校就剩下母子两人,又由于经常有“逃港”人士经过,天黑之后,时常不敢点灯,怕夜里有人登门索要食物钱财。所以,黄文波的童年生活不仅孤独还带了点恐慌的色彩,这致使他好阅读、喜沉思,以及性格内向。即使喜好旅游的他如今足迹遍布五湖四海,依然如故。

以黄父的职权,完全可以将妻儿安置到更好的学校,这是一个那个时代为公忘家的代表,黄文波小时候对父亲是有怨怼的,但成长之后他已经完全能理解父亲。

出于照顾孩子的需要,黄母教一年级的时候,新班级刚好有一个空位,就将5岁的黄文波带进了教室,也不要求他学习,只求他不吵不闹。谁料,黄文波的成绩竟然出乎意料地好,要知道班上同学一般比他大两三岁。

那时候,深圳镇能提供的初中学位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所以很多小学都有初中部。黄文波就在水库小学一直读到初中毕业,12岁时参加中考,以优异的成绩兼数学满分考入深圳中学。 

0“明师”与“明灯”

黄文波被分在高一(1)班,数学老师是万里雄老师,万里雄老师是名师,大名鼎鼎。黄文波说据说万里雄老师是另一个数学老师白思恒老师的学生,那时候同学们都这样说,但没证实过。白思恒老师是中山大学的高材生,却跑来乡镇中学任教,白老师的爱人也是,华南师大毕业的,教化学。

黄文波和万里雄老师之间发生过很有意思的“故事”。高一的时候学一元二次方程,是不要求算出具体数字的,方根就行。但黄文波由于有叔叔(比他早20届的深中校友)送的新鲜“玩意”——计算器,每次都要算出具体数字,带小数点的那种,所以考卷上全是鲜红的“X”。黄文波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但由于性格内向,也不好问老师,就拿同班廖宇波、曾少球的试卷来做比对,得出了他做对了,但不需要算出数字的结论。一元二次方程过后,学应用题是要求算出数字的,还要带小数点,偏偏黄文波就只有方根没有数字,所以考卷上还是鲜红的“X”。万老师在班会上说:“有些中考数学满分进来的学生,没做对过题”,算是对他提出了不指名道姓的批评。很多年后的师生聚会上,黄文波还跟万老师说起这个,万老师不记得了,但哈哈大笑,说他是故意调皮捣蛋。

黄文波深中第一学期成绩单

1979年高考,14岁的黄文波获深圳市高考状元,广东省高考数学状元。黄文波谈及中学学习,说专注和主动探究或许是他能取得这个成绩的原由。另外,有些学科可以自学,但数学必得“明师”相授,数学的严谨与严密,有没有“明师”指导,区别很大。而“万物皆数”,“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黄文波认为,即使是文科学生也很有必要学好数学,有人文素养的理科生有数学思维的文科生,这会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在精神生活上,就更为重要了,是对抗孤独感的无上利器。

黄文波认为万老师和白老师是风格不同的“明师”,万老师按照数学规律,课堂内容的推进严谨而晓畅,有时在万老师外出而来代课的白老师则是外延和课外知识较多,跳跃性很大,但却能讲的通俗易懂。他很感谢这两位老师,是他人生路上的“明灯”。

0一封“偶然”的信

黄文波的高考成绩足够让他上中国的任何一所学校,因为军事类院校的优先录取原则,他被军事类工程大学录取。本科毕业后,本以为可以为新中国的海军舰艇建造和国防事业作贡献,却被一封“偶然”的信改变了未来的方向

一个在香港的朋友给黄文波写了一封信,都还没到黄文波手里,在海关就被“查获”了。但那个时代,一封信,可以改变很多东西。黄文波后来才从这个朋友处得知,那封信除了朋友间的问候外,涉及了女明星。或许因为“涉黄”,也或许是因为有“海外关系”,他的工作,他的人生就此改变。

0“蓝领工人”成为集团董事

1988年,黄文波赴澳大利亚求学,起初靠在中餐馆、家私厂、纸箱厂打工生存下来。1990年起在澳洲包装巨头Amcor公司旗下工厂开切割机,到1992年才开始边工边学,花两年时间拿下“金融市场证书”后,竞选集团公司的退休金信托董事成功,后又进入澳洲超过百年历史的投资、保险公司MLC Ltd从事理财工作,98年拿到研究生文凭——应用金融与投资,并成为“澳洲证券学会”的正式会员,2000年,作为澳洲理财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拿到理财研究文凭(当年澳洲理财行业最高学位),现持有“澳洲金融服务牌照”,自己执业。

从事理财工作期间,曾受邀在财经杂志写过财经专栏,又在电台主持过理财节目,一些文章结集出版为《澳洲理财》。

黄文波在Amcor公司做机器操作工期间,曾作为部门工会代表参与劳资谈判,深刻感受到了社会制度和理念不同的冲击。集团退休金董事会换届选举时,他击败众多竞争者,成为公司7000万澳元退休基金信托董事。在一次董事会讨论员工退休利益新方案时,黄文波运用数学推理指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新方案下员工的退休利益将会受损。通过辩论,最后在改革方案中增加补充条款——如新方案的员工利益低于旧方案,仍按旧方案计算。

05 故国情深的游子

作为海外游子,黄文波始终将自己与祖国和故乡深圳紧密相连,多年以来,为深圳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民间文化、经济交流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1998年,黄文波发起成立了澳洲深圳同乡会,同时也成立了澳洲深圳中学校友会。1999年8月黄文波率团来到深圳,先后受到深圳市人大梁俊华副主任,市侨办胡根中主任的接见,并称赞说“你们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打深圳字头的同乡会”。同年,黄文波也赴母校——深圳中学拜访了时任深圳中学校友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孔祥光老师,并赠送了纪念礼物。

与市人大梁俊华副主任交换礼物并合影

与市侨办胡根中主任交换礼物并合影

1999年10月,受深圳市侨办,市人大外事侨工委的邀请,黄文波在澳大利亚组织了代表团,参加深圳市第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是参与高交会的第一个海外深圳团体。

随后多年里,在悉尼或在深圳,黄文波推动了诸多促进深澳交流合作的活动,很多单位赴澳大利亚的交流学习都由他促成,拜见并接待过多任主管外事的市领导。

称呼黄文波为深圳与澳大利亚合作交流的“架桥人”,是毫不为过的。

0浪迹天涯

得益于数学上的深厚造诣,黄文波在工作上游刃有余,因而有大量的时间外出旅游。

他时常回深圳,会因为在博物馆看到布景而跑去实地考证一番。会花8个小时,行程15公里翻越梧桐山。会为错过“盆菜季”而唏嘘。

左图为深圳博物馆的观澜卖布街布景,右图为黄文波拍摄的观澜卖布街实景。

他会在朋友圈分享“世界第一艘蒸汽动力船Turbinia”后,与友人讨论为何“Turbinnia单舵偏左”。会在英国与以船为家的人士进行船舶建造的交流

他会坐火车到海伦斯堡去见20年未见的小学同学,然后在当地的英海军基地“逛荡”一番。

他会在旅行途中与黑人小哥进行文学上的交流。

他会在荷里路德宫抚今追昔,并在黑夜寒风中登顶亚瑟王座。

……

黄文波自认为是浪迹天涯的“浪子”,但从他的行程和旅游目的地来看,未竟的舰艇船舶事业使得“心无归处”,或许便是他身上较为浓厚的“流浪色彩”的来由;他大学同学有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有的成为舰船与海洋工程的学术权威,黄文波认为或许技术、科研更适合性格内向的自己。

校缘同珍 感谢关注

联系我们

0755-82155721

1947111818@qq.com

文章转发自“深圳中学校友会”公众号,欢迎联系微信345009803。